每一次去到幸福小學,我們都會從孩子們的眼神里感受到幸福的味道,都會被她們的純真所感動,被她們的生活所震撼。今天,在校長的安排下,我們再一次深入山區,探訪了5個學生家庭。幸福小學位于清遠市陽山縣河坪村,全校有56名孩子(現在只有36名),90%是山區的留守兒童。
我們從廣州出發,不到三個小時的高速,就到了清遠的杜步出口,杜步大橋是亞洲跨地面最高的高架橋,這里的景色特別美。
開車走在橋上沒什么感覺,可是下來后才深刻體會到剛才為何要限速60
沿路的景色美得讓人無法呼吸,旁邊可全都是懸崖哦
這里的空氣質量很好,天空都是透明的,沒想到離廣州200多公里還有如此美麗的地方。沒有忍住,下來拍了些照片
兜兜轉轉開車走了不到1小時的山路,到達幸福小學,孩子們正在進行感恩活動。
第一次見面,她們顯得比較害羞,但是都很有禮貌,會彎下她們小小的身板對我們敬禮并微笑地說:哥哥姐姐,你們好!
在搬愛心禮物的時候,小孩子要過來幫忙,我們本能地說不用了,小孩子搬不動的!這時校長說:沒事,讓他們去幫忙吧,這樣他們就懂得自己動手勞動才會有收獲。
沒想到我們的青蛙面具這么受歡迎,有些小朋友還暗地里跟小編撒嬌:姐姐,我還想要多一個,可以嗎?看著這些單純可愛的臉龐,我都沒有拒絕的理由呢!鬼靈精怪的小美女,你怎么跟這個青蛙面具這么契合?
上課的鐘聲響起了,低年級的孩子們要搬凳子上樓,坐在高年級的哥哥姐姐旁邊聽課。
(好特別的上課方式)
孩子們就安靜地坐在旁邊聽課,偶爾會好奇地看著書本上新鮮的圖片和沒學過的生字。
負責教課的老師們,同時也要兼顧煮飯這一職責。聞著香噴噴的菜香味,耳旁縈繞的是孩子們稚嫩而又嘹亮的歌聲,有種穿越回到童年的感覺!吳姐和周老師提前把每一桌的飯菜都分好,贊!
早上,他們這邊的溫度會比較冷,所以孩子們出門會穿厚一些。
心里對白:終于吃飯了,好開心??!
吃飯前孩子們要排好隊,領隊的是高年級的哥哥姐姐,人齊了還要一列列地進去!還要跟站在門口旁的值日學生相互鞠躬敬禮;真是禮節周到,老師們的教育真棒!
每一桌都會有幾個哥哥姐姐照顧低年級的弟弟妹妹。
吃完飯,值日學生還要洗碗呢,這群孩子懂事得讓小編都感到慚愧,像他們這種年齡,我們好像什么都要依賴家人。小乖乖,認真地把盤子的水甩干和疊好。
在學校吃完飯后,我們和幾位同學一起,開車進山探訪5個困難家庭。漸漸的,這條路已經開始變得不好走了,跟我們一起的山區孩子們說,這條路是今年才修好的,如若不然,我們得走幾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呢!
看到沒,遠處就是在修路,硬生生的將石頭山鑿開來,不容易吧!一開始很好奇,為什么路上要設置這種欄桿呢,難道是當地人想收過路費不成?走著走著才發現,事實不是我想的那樣。
因為地廣人稀,山民主要的收入靠養牛羊,而牛羊都是放養的,你明白了吧!
這也導致了我們開著車在黃牛黨中間艱難穿行,而且得要不斷的下車驅趕它們,一不小心就踩到牛屎呢。但這里的黃牛很溫順,瞪著美麗的大眼睛好奇的看著我們這幫不速之客??刹幌駨V州那幫倒票的黃牛那么狡猾。
這樣的山路開車走了大概1個多小時吧,終于到達這個只有20戶人家的寂靜山谷
帶著我們的愛心物資,走進了第一個孩子的家里
我們給她帶了LED臺燈和電飯煲,以及做面包的材料,圖為現場在給她做演示。女孩叫鄧惠霞,從我們進門開始始終都很膽怯,也不笑,默默的幫我們端茶倒水搬凳子,看到她家里掛著的只有和爸爸的照片.......
接下來,我們探訪了其他幾個孩子的家庭,每個孩子家庭都有不同的情況。兩家只有爸爸和女兒,有一家有8姐弟,而且父母常年在外務工,還有一家父母生病靠孩子照顧的,只有一家還算正常。不過,孩子們都很懂事,小小年紀什么都會做,而且很懂得感恩。其實想想,在這與世隔絕的地方生活也挺幸福的,希望我們的到來沒有打亂他們的幸福。
當然,在城市的我們,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新鮮。這個地方因為沒有河流,之前又沒有大路,交通閉塞,建房子的材料都是石頭和泥土,初次踏入給人一種電影里的感覺。如果把我扔在這里生活,我想我就是趴在這樣的墻邊等你們過來接我吧!
沒有什么能夠扼殺孩子們的創造力,這是男孩子們自己做的籃球框和秋千架。
千萬別以為這是領導視察,她們只是去摘玉米而已。每次去到鄉村摘玉米摘黃瓜摘水果什么的,這位劉媽媽都能夠表現得那么的道貌岸然,臉色微紅泛著幸福的笑容屁顛屁顛.......
從玉米地里回來,還撿了條野生黃瓜,激動得合影留念
看得出來,很多人已經搬離了這里,畢竟,這里還是廣東省,不差錢。而留在這里的可能都舍不得這世世代代的印記吧!
時刻記得拍照的我們
這里實在是太美了,美得都不好意思說是過來做公益。我們像是來這里搜刮她們的純真,洗禮自己的心靈,更像是過來蹭人家的幸福。不過,下次來的時候開越野車,給孩子們帶一些日常用品、體育用用品過來,還要帶上她們最需要的食用油,大米,面粉。另外帶上帳篷,在這山谷住幾個晚上,遠離城囂,讓心靈放空,好好感受一次另一種世界的生活模式。怎么樣?你也想來嗎?
【注:以上的照片場景為2016年我們去幸福小學的過程,現在肯定發生了好大的變化】
我們不會以愛心之名,
用優越感去摧毀山區孩子們與生俱來的自信;
我們不會以捐助之名,
用從天而降的物質去誤導他們進入不勞而獲的心理狀態;
我們不會以公益之名,
用施舍的行為去扭曲他們等值對換的價值觀念;
我們要做的,就是用平等、尊重構造一個溝通的橋梁,
讓孩子們在自信的基礎上懂得善良、快樂、積極、幸福;
我們要做的,就是用行動與知識教會孩子們表演的技能,
懂得用真誠的付出獲取回報,一分耕耘一份收獲;
我們要做的,就是聯合各方資源,
用真誠務實,
創造引人向善的力量!